松江城

江户城

江户和松江
合理美观的城市发展

 位于东京的江户城内外护城河仍然是当地的地标建筑,依靠神田川 —— 一条在江户城兴建之前就流经江户的河流筑成。护城河不仅用来抵御入侵,同时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实际使用的水道。从中可以看出日本理想的建造是在一个设计中包含有多种功能。在松江,城外的护城河及周边地区也是依据一条自然河流建造而成的,这种做法,使得当时的城市景观仍然可以在城市中重现,并继续作为那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发挥其作用。


日本制造的城市设计之美

 松江城的修建历时五年,于1611年竣工。城外的护城河同时修建完毕。全日本只有12座城楼依旧保留其原有样式,而在2015年被指定为国宝的松江城就是其中之一。在它建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出于对城楼主人的尊重,没有任何建筑比松江的城楼更高。因此,当您放眼展望城市风光时,仍旧可以想象到松江市100年前的模样。很久以前,江户的景象和松江十分相似,但由于二战期间空袭所造成的破坏,以及以经济发展为首要任务的城市规划,使得东京江户的城市景观如今已所剩无几。如果您想欣赏美丽的城市风景,一定要来松江一探究竟。



 然而,美景并不是日本城下町的唯一特征。利用自然河流的河道来建造城楼的护城河有很多功能,包括抵御城外入侵,运输货物,控制洪水。这种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建筑理念,使得城下町如同现代日本的家用电器。在此之前,日本还没有出现过像松江这样的城下町设计。城堡的主人是位慈祥的统治者,其中一个原因是,松江的城市发展是以一种将市民日常生活方式纳入考虑的方式而进行的。因此,这座城市和居民得以繁荣昌盛至今,而如今我们还有幸能见到那个时代的美景。


 如果您想要将城市美景尽收眼底,一定不能错过运河观光船。乘着一艘小船,在护城河上游览城市风景,从独特的角度带您享受城楼与城市风光。在这里,可以欣赏城楼附近的森林之美,聆听到栖息护城河的野生鸟鸣。随着四季变迁,美景各不相同。在航行游览线路上建有17座桥,其中4座因桥面过低不允许船只通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者将船只的顶篷进行改造,可以尽可能降低船只的高度,从而通过这几座桥。船顶下降,乘客便需要弯腰而贴近船舱地面,像这样与其他乘客共同体验的经历如同一支探险小队缩起身体穿越一个个低矮的洞穴一样。


 透过日本任何一座城楼顶端最大的窗户,可以一览城市全景。这座城楼建成后的300年是日本长期和平的标志。在那期间,这一带因出产铁和银而兴盛。这里没有出现过争夺地区财富的战争,也没有出现过地区统治者对财富的垄断情况。城楼的领主们从这里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呢?从松江城楼顶向外望去,秩序井然的城市规划就是答案。


松江之美托福东京

 您知道吗?在江户时代,东京以“水之都”之名而繁荣昌盛?江户幕府建立之后,由德川家康开发的水路不仅仅能运送客流和货物,而且催生了新的文化。您仍然可以在这座城市的海滨找到东京的魅力。

威尼斯以填海造地的方式发展城市,并著称于世界,而东京也同样有着作为“水之都”的相似历史。大约150年前,正当日本从德川幕府时代迈向明治时代之时,来自外国的游客在游访日记中记录了他们的震惊与好奇,并将东京称作是“东方水之都”。


 江户时期,各国物资通过水路运往江户城,并沿其水路网运往内陆各处。这些物资被运送到各地的码头。仓库、批发商店和市场在码头周围争相兴建,商铺和饭店林立于道路两旁。由此,江户依照水路形成了城市轮廓。1800年前后,江户达到百万人口,成为全国中心城市,同时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都市。从江户时代末期开始,东京就成为了日本的首都,即使这座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袭中被夷为平地,也并没有改变它的都城地位。为什么呢?因为通过商业或制造业发展起来的城市集中在日本太平洋沿岸一侧,从这些城市到达东京十分便利。例如新干线和高速公路这样的基础设施都是以东京为中心修建的。


 在日本专注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时候,日本海一侧的这些城市就被大西洋一侧城市的经济发展甩在了身后。由此,这些城市便有了得以保留历史风景和日本文化的优势。当时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如今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市规划和风貌十分相似。西方元素成为人们的生活和偏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导致独特的日本文化逐渐消退。如果当时日本中心是日本海一侧的城市,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松江。尽管松江没有像国内其他地区的明显经济增长,但是成功地保留了独特的日式氛围和浓厚的日本文化。江户曾在150年前被外国人称作是“东方水之都”,而现如今,松江才是这个名称所描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