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城

江戶城

江戶和松江
細膩美麗的城市發展

 目前仍是地標景點的東京江戶城,其內外護城河乃是引入神田川的河水而成。這條河川遠在城堡建成之前就已流經江戶地帶。護城河並非僅有禦敵之效,也是一條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相當實用的水道。在此,您可以看到日式的理想設計:在單一設計產品中包含多種豐富功能。在松江,環繞城堡和周圍地帶的護城河也是引入自然河水而建成,這麼做讓我們仍可從現在的城市一窺當時的街景,而護城河也繼續在此地的生活中發揮作用。


「日本製造」城市中的設計美學

  松江城的工程歷經五年,最後在 1611 年完工。松江城周圍的護城河也在同時完成。在日本全國,只有 12 座城仍保持原始型態,而在 2015 年被指定為國寶的松江城正是其中一座。在松江城完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出於對城主的敬畏之心,沒有建築物蓋得比松江城更高。因此,當您眺望城景,您仍可想像到 100 年前的松江市有何面貌。多年以前,江戶的街景曾與松江並無二致,但由於二次世界大戰的空襲和經濟至上的城市計畫,今日的東京已經鮮有江戶街景的況味。若您想欣賞當時的街景風情,請務必前來松江一覽。
  當然,日本的城下町並不只有美觀一項特點。引入自然河水來建成護城河,使其得以達成多種功能,包括防衛城堡、運輸物資,以及防洪工作。藉由如此整合多種功能的方式,城下町的設計正如今日的日本電器。日本國內並無其他城下町能像松江這樣妥善地在街景中保存了舊時城下町和城堡的風貌。諸任城主都是松江藩的仁君,這有部分也是因為松江城的發展方式將松江市民的日常生活都列入了考量。城市和居民都因此而蓬勃發展,當時的風貌也得以保存到今日。


 若您想欣賞本市的景色,絕不能錯過搭乘堀川遊覽船一遊。這是一艘能夠帶您遊歷護城河水道的小船,讓您以獨特的視角欣賞城堡和周圍的街景。您可以體驗城堡周圍的森林之美,以及在護城河上棲息的野鳥,而且隨著季節變換,景色也將全面不同。護城河遊覽路線上有 17 座橋,而其中四座的高度太低,甚至無法讓船頂通過。為解決此問題,船便設計成可以將船頂降低到足以通過橋下。船頂將會降得非常低,乘客都必須彎身到接近船艙地板的程度,這種共享的體驗非常像是探險家團隊躬身通過某個低頂的洞窟。


 和全國任何一座城堡相同,您可從城頂天守最大的一扇窗飽覽整個城市的全景。這座城堡完工後的 300 年,便是日本史上一段長期的和平時代。在這段期間,本地區則是作為鐵和銀的產地蓬勃發展。此地沒有發生覬覦豐饒的戰爭,也沒有統治者壟斷本地的財富。


 城主們究竟從此看到了什麼樣的世界?答案也許就在從松江城頂仍可看到的整齊市容裡。


感謝東京,讓松江更美

 您是否知道在江戶時代,東京也曾以以「水都」的風貌繁榮發展?建立江戶幕府後,德川家康所發展的水道不僅可供人民和貨運通行,還孕育出新的文化。您仍可在城市的水岸找到東京吸引人之處。

世界知名的水都威尼斯是一座將濕地納入發展計畫的城市。東京也曾有一段如同威尼斯的「水都」歷史。約在 150 年前,日本從德川幕府的最後一段時期邁入明治時代,來訪東京的外國人曾在日記和紀錄中描述了他們旅途上的驚奇和讚嘆,稱東京為「東方的水都」。


 在江戶時期,來自全國各地的許多物品都是經由海路來到江戶,然後再使用江戶的水道網運至內陸。貨物在各處碼頭卸貨,於是碼頭周圍便林立起倉庫、批發商店和市集。街道上也開起一家家商店和餐飲,江戶就是以此方式圍繞著全城的水道成形。在 1800 年左右,擁有一百萬人口,使其成為世界上擁有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整個國家的中心城市。直到江戶時期結束,東京仍保持日本中心的地位,即使經歷了二次世界大戰,城市只剩斷垣殘壁仍沒有改變。為何如此?因為透過金融或製造而發展的城市全都集中在日本面太平洋這一側,它們全都和東京有著便利的交通。如新幹線和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全都是以東京為中心而建造。


而面日本海這一側的城市的發展只著重於與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的貿易,所以在太平洋側發展經濟期間便受到擱置。然而這些地區卻得到保存歷史景觀和日本文化的優勢。在經濟發展期間成長的城市中心,現在只有一排一排的高樓大廈,市容也大同小異。西方的元素在人們的生活裡扮演重大的部分也較受偏好,造成獨特的日本文化逐漸流失。若當時日本的中心是日本海這一側,那麼松江市想必也會有相同的遭遇。雖然松江市未曾享有國內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但反而得以保存了獨特的日式氛圍以及各種豐富的日本文化。150 年前來到江戶的外國遊客稱之為「東方水都」,但時至今日,這個名號所描述的無疑是松江市這個城市。


在哪裡山陰地方